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狠抓流程再造,强化数字赋能,优化服务方式,在积极实施省住建领域行政许可“五化五心”创新试点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部署开展了资质智能申报、全流程在线审批等13项改革试点,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领域全面实施“五化五心”创新,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的服务,不断提高企业满意度,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一是推进审批标准化,让服务更安心。全面梳理事项清单,编制完善四个阶段“零基础”办事指南,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同源,市县区统一标准、同质审批。编制《工程建设项目服务手册》,梳理汇总了35个国家、省、市出台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政策文件、322条手续办理常见问题解答,将服务手册、申报辅导视频、企业微信服务号等以二维码形式印制到建设项目“一卡通”服务卡片上,为企业提供“零门槛”“情景式”“全方位”办事服务,让企业群众“看得懂、会申报”。

二是推进审批智能化,让服务更舒心。强化数字赋能,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开发了企业电子签章功能和覆盖全流程的电子档案系统,编制22张结构化数据表单,拓展多印章共盖功能,推动在线填单、在线签章及电子证照共享共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无纸化”全程网办。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自动获取、自动核验项目审批相关信息,减少填报、核验工作量,让审批更智慧、更高效。目前,已有临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等4个项目通过“无纸化”在线审批,每个项目平均减少申请材料40%以上,节省时间30%,减少跑腿30余次。
三是推进审批一体化,让服务更省心。树立“整体政府”理念,抽调市直相关部门和市辖区审批业务骨干40人,组建临沂市工程建设项目服务中心,下设土地、规划、施工许可、验收、市政公用等10个服务组。针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小微企业、群众个人的建设项目,围绕从立项到不动产登记全生命周期,打破部门和行政区划界限,提供部门协同、市区联动的政策指导、主动服务、一体协调、一站审批、全生命周期服务,切实解决审批权限断链、服务碎片化、企业往返跑等问题,助推建设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目前已先后为临沂职业学院新校区等23个项目主动介入服务,解决问题20余个。

四是推进审批无感化,让服务更暖心。强化数据匹配,借助“数聚赋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推行智能导办,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系统中设置结构化表单,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提示或模板自动展示,引导申请人快速、准确录入各项申报信息。推行主动服务,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和专营设施报装事项,在系统中嵌入“办事闹钟”和“主动服务”短信提醒等功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有效期截止日前2个月系统自动发送短信提醒;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受理后系统自动将工程建设项目相关信息推送给专营单位,无需建设单位申请,专营单位主动上门服务;通过数据共享,系统自动比对开发企业人员社保信息,无需企业提报社保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