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正文
分享
中国自然资源报头版头条聚焦我市用林用地“一件事”联合审批改革工作
2025-02-21 10:27   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网站   (点击: )

2月17日,《中国自然资源报》头版头条刊发《“方法对了,事半功倍”——聚焦用地用林联合审批改革的山东临沂经验》,介绍我市用林用地“一件事”联合审批经验做法

undefined

全文如下

“方法对了,事半功倍”

——聚焦用地用林联合审批改革的山东临沂实践

寒冬腊月,记者走进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红门果品交易市场,看到一派火热的场景。

“这个时节我们以冰冻海鲜销售为主,但真正的交易旺季是在每年6月~9月鲜桃上市季节,半年前我还在为市场建设能否赶上交易旺季而发愁呢!”市场负责人张丽对记者说,“没想到,我们2024年3月提交项目建设申请,到用地用林审批落地,仅用了36天,这办事效率太高了!”

风起云动,潮涌沂蒙。蒙阴红门果品交易市场的顺利建成,只是临沂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深入推进“多审合一”改革成效的一个缩影。2025年1月初,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推广用地用林联动审批典型经验做法,一场改革大幕已在沂蒙大地徐徐拉开。

从“多部门来回跑”到“一件事高效办”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2024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推动解决关乎企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实现从“多部门来回跑”到“一件事高效办”。

近年来,随着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各地在“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减费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效率的边际递减效应逐渐显现。转变思维,站在企业、群众需求的角度优化政务服务成为改革的必然。

“以往建设用地用林通常采取‘土地是土地、林地是林地’的独立审查方式。”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科长赵明亮坦言,各部门各自为政,申请材料重复提交,前期程序交叉履行,审批流程多个信息系统运转,经常出现用地等林地、林地等许可、许可等定额的“苦等”现象。

感同身受,才会“同频共振”。临沂市林业局森林资源保护科高级工程师李荣告诉记者:“改革前,因为没有统一的线上审查系统,建设项目涉林审查需要提交纸质材料和矢量数据,办事人员须在市、县林业部门来回跑,费时费力。”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过程中得以深化。按照“一件事、一次办好”的思路,临沂市聚合部门资源,重塑审批流程,创新探索用林用地“一件事”改革,将土地“农转用”手续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合并,推行现场踏勘、公示公告、审查审批等“四统四减”新模式,提高重大项目用地用林要素保障效率,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优化营商环境。

“一件事”背后的“若干件事”

“一件事”的背后,不仅仅是后台数据的打通,更是由此为牵引形成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办事流程系统性重构等“若干件事”。

在梳理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临沂市聚焦难点堵点问题,研究确定了“一个方案、一份指南、一体实施”的系统改革路径:2024年,临沂市行政审批、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等部门联合出台《用林用地“一件事”联合审批实施方案》,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改革,建立市直部门垂直到底的责任体系,加强部门衔接配合,推动用地用林快审快批。相关部门共同编制用林用地“一件事”服务指南,涵盖事项清单、申报材料清单以及办理方式等。

“‘一件事’改革不仅是一场针对窗口部门的改革,更是一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倒逼式改革。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优化服务,实现从‘单兵突进’到‘全面突破’。”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涉农事务科负责人杨萍介绍了“四统四减”的具体措施:

统一受理申请,减少报批材料。改革前,用地者须分别向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审批、林业3个部门提供用地报批申请材料和使用林地申请材料,共需提交3套材料、18个附件。改革后,相关部门统一制定办事指南,推行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只需向自然资源和规划1个部门提交1套材料、10个附件。整套材料从审批系统内部流转,项目报批整体可用,平均节省申请时间6~10个工作日。

统一现场踏勘,减少跑动次数。改革前,县级政府组织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开展土地现状调查,行政审批部门会同林业部门开展使用林地现场查验。改革后,多部门联合踏勘机制形成,根据已确定拟使用土地和林地的位置和范围,按照土地征收预公告安排的调查时间,联合开展土地现状调查和林地现场查看,从勘验落图到现场查验,效率提升45%。例如,沂河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统一全区用林调查第三方机构,实行用林现场踏勘流程前置,变“项目多头跑、重复跑”为“部门协同跑、联动跑”,至少节省4个工作日,减少跑动次数50%。

统一公开事项,减少公示次数。改革前,同一项目地块不同部门、不同环节的多个公告公示,需要分别到用地所在村张贴。改革后,公示步骤得以规范,对于涉及用地用林的建设项目,集中在村务公开栏等合并开展使用林地公示和土地征收公示公告。用林用地信息高度集成融合,群众查阅更加便捷,可节省5个工作日,压缩公示时间15%。另外,编制用林用地费用一次性告知清单,清晰标明用林用地缴款事项名称和缴纳费用标准。

统一审批流程,减少办事环节。改革前,按照“先批林后办地”的传统审批模式,林业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的审查审批结果作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申报用地材料的前置条件。各部门审批流程串联推进、信息系统各自运转、基础数据人工核验,环节多、周期长、效率低。改革后,依托山东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临沂市实行县级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审批、林业等部门用林与用地申报材料同步录入、同时审查、统一上报,市级各部门在线联审联批,实现用林用地信息共享、实时流转。

审查时,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规划“一张图”系统中用地现状规划、森林资源和自然保护地、遥感影像等自然资源管理基础数据共享,系统自动套合分析出具校验结果,有效提升审查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实行即收即审即办、并行审查、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市县两级联合审查时间均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较法定审查时限至少节省28天。

“方法对了,事半功倍”

应势而谋,动则必成。

“四统四减”打破了林地分离、各自审批的传统做法,切实解决了项目用地用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找、来回跑等问题,实现要素保障“一路通”。各县区结合当地实际,围绕主要问题创新工作举措,工作质效乘势跃升。

位于兰山区的魔方汽车产业园是市级重大项目,总用地需求178亩,因项目选址变化等原因,分别在改革前后申请办理用林用地手续,这也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了改革实效。改革前,该项目原用地从启动土地征收预公告到完成用地批复,历时108天,市级审查时间超出34天。改革后,通过用地用林合并审批,整个项目审批流程只历时57天,市级审查时间仅为1天,保障项目提前2个月开工建设。

从点到面,星星之火已经燎原。过去一年,沂河新区为泰鲁集团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项目等21个批次、潍宿高铁等1个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快速办理完成用林审批业务,为25个重点项目保障了土地要素供给。平邑县已通过联审模式完成26个批次用地、2个临时用地项目使用林地的报批工作,审批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精简材料30%以上,简化环节超过50%,审批提速70%。多地延伸用林用地“一件事”服务链条,创新“精准找地”“策划生成”“区域评估”等集成化个性化服务,推动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

2024年,临沂市累计审批建设用地357个单独选址项目和城镇村批次5.77万亩,办理用林用地“一件事”100余件,平均压减申报材料44%、办事环节70%、办理用时40%。

“方法对了,事半功倍。”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主任朱化利细数“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真招实招:

各相关部门在项目审批中既要明确分工负责,又要强化协调配合。联合审批改革实现林地审查提前介入项目用地审批,用林用地审查审批部门共同协作,解决信息壁垒、数据材料重复提交等问题,实现业务信息互通、部门联动。

为了让联合审批改革走深走实,临沂大力推动部门联动协同办理,专班全程精准服务。市级层面建立前置会商服务机制,由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审批、林业、执法等主管部门组成联合会商小组,将以往审批过程中跨部门审批事项,前置于项目策划阶段集中会商、协同办理。同时,组织各部门业务骨干,组建建设项目用林用地“帮办代办”服务专班,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对一”服务。

临沂严格落实工作制度,督导检查报批质效。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审批和林业主管部门严格落实即收即审即办、并行审查、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切实提高报批质效。审查时限一般不超过2个工作日,对提出的补正事项和上级提出的补正要求,主动指导县区部门按期落实。市级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审批和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第一季度共同组织对上一年度的建设用地报批质效情况实施市、县自查和市级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并反馈县区政府,作为各部门评先树优和自然资源要素统筹配置的重要依据。

如今,临沂用地用林联动审批改革经历了从边学边干、到有点眉目,再到渐入佳境的蜕变过程,各级各部门创新思维不断形成、精准服务意识不断强化、数字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

关闭窗口

主办: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临沂市北京路8号 邮编:276000

业务咨询电话:0539-2032100 邮箱:lysxzspfwj@ly.shandong.cn

监督投诉电话:0539-8770722 监督投诉邮箱:xzspfwjjdkhk@ly.shandong.cn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18056672号 网站标识码:3713000070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843 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