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高效办成一件事”部署要求,以“四减一优”(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优服务)为抓手,全面深化高效办成项目开工“一件事”改革,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再精简、时限再压缩、流程再优化、服务再提升,实现项目早开工、早建设。
01
并联办理 + 串联办理,打造审批服务“快车道”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强化“一口进件、阶段办理、牵头负责、并联审批、一口出件”的并联办理制度,进一步压缩全流程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一是事项集成,一窗受理。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制定《临沂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一件事”办事指南》,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三个阶段的审批事项,合并为项目开工前“一件事”,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办理,串联与并联相结合,实现“一窗受理,限时办结”。二是精简流程,一套材料。全面梳理审批材料清单,实行“重复材料只收一份、可共享材料不再提交”,申请材料从17项压减至10项,压减率 41.2%;办事环节从8个精简至4个,压减率50%;办理时限从法定20个工作日、承诺5个工作日,进一步压缩至 “当日办结”,审批提速70%以上。三是自由组合,一链办理。依托山东省政务服务网(临沂)、临沂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专项上线“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一件事”服务专区,实行“勾选式点餐”服务。单位根据自身需求对消防设计审查、安全监督手续、施工许可、工程质量监督、特殊消防、人防、建筑垃圾处置、市政设施类审批等十余个审批事项“自主点餐”,实现全流程线上“一站式”办理。
02
服务延伸 + 部门联动,下好项目推进 “先手棋”
为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开工,临沂高新区通过超前谋划、上门指导、搭建协同桥梁等方式,着力破解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为重点项目快速落地保驾护航。一是提前介入抢先机。强化项目申报分类指导,靠前对接项目需求,梳理企业基本情况与发展计划,为项目建设制定合理规划。推行“一项目一方案”服务模式,为31个省市重点项目制定“一企一策”。针对项目不同特点类型召开企业会客厅4期,帮助企业全面掌握审批流程与注意事项,指导提前准备相关材料。二是项目帮包解难题。严格落实区级领导包扶、职责部门帮包、部门人员驻场“三级帮包”工作制度,加大走访力度,全面摸清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类研究、精准施策,全力做好项目审批全周期工作,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为省市重点项目配备“项目审批管家”,提供从主体登记到竣工验收、生产许可的全链条帮办服务。上半年,制定全年重点项目帮包清单,先后解决了春光智慧电源项目雨污管道接通、金宝山项目一期部分单体规划变更等难点问题82个,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212次。三是部门协作聚合力。坚持“纵向配合、横向协作、业务闭环”的工作思路,建立部门联合会商机制,采取部门联动式服务,倒排审批时间节点,针对审批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开展专题研讨、协调推进,实施集中联合踏勘,加快项目落地建设。依托“沂蒙红”投资项目数字化服务平台,协调解决涉及规划、人防、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领域问题,以“无扰”方式动态跟踪项目进度。
03
数据赋能 + 智慧监管,实现数据流转 “零距离”
临沂高新区深化政务服务创新,加大数据共享与集成应用力度,提升网上办事能力,推动政务服务“无感智办”,实现“服务零距离、企业零跑腿、项目零等待”。一是数据协同提升审批效能。创新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快办跟踪服务平台”、开发临沂高新区“炬好办”小程序,全过程归集整合项目投资、审批、建设等各方数据,对项目土地供给、手续办理、项目建设等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在线呈现,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涉及的矛盾问题,提供项目报批“全链条”无缝连接服务。目前,平台注册用户187余人,办理业务533件。二是无感审批优化办事体验。将工改系统与政务服务系统对接,推进业务无缝流转协同,同步获取项目审批证照、批复等数据,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推动“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升级。三是智慧互联加强全程监管。强化系统跟踪督办功能,将审批事项、中介服务、施工图审查等环节纳入工改系统计时管理,通过平均审批时长、平均跨度时长等要素分析调度,推动项目审批阶段性资源数据“上云、上图”,实时监测审批数据,杜绝体外循环。对临超期办件设置信息预警、亮灯提醒,为按时办结提供保障。
临沂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始终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通过一系列系统性、创新性举措,持续打通政务服务“中梗阻”,擦亮“炬好办”政务服务品牌。近期,为山东金宝山智能机械装备项目、山东金凯润制罐包装项目2个项目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等“十证联发”。
下一步,临沂高新区将围绕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继续精简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推动“十证联发”常态化,服务重点项目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