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局各科室、单位:
《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2021年工作要点》已经局党组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2021年2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2021年工作要点
临审服发〔2021〕3号
2021年,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为路径,不断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深入开展制度创新流程再造,着力实施“1733”工程,即:突出“降低审批门槛优化营商环境”一个主题,深化“一网通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商事登记及“一业一证”、“一链办理”、“双全双百”、“全域跨域通办”、惠企政策兑现七大改革,健全改革比武、告知承诺、审管联动三项机制,夯实服务体系、基础标准、人才队伍三个支撑,实现政务服务更精细,确保营商环境牵头指标评价成绩和政务服务专项考核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为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提供优质政务服务。
一、突出一个主题
突出“降低审批门槛优化营商环境”这一主题,正确处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以企业群众满意为目的,以“政务服务更精细”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模范机关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着力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二、深化七大改革
(一)深化“一网通办”改革。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以系统互联、数据共享为支撑,推动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加快由“基于材料审批”向“基于数据审批”转变,大力推行“不见面”办事。
1.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实现预约服务、网上受理、权力运行、用户评价、电子监察、中介超市等功能一体化运行,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政务服务;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事项外,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运行并实现网上可办,确保我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全省领先。强化窗口端、桌面端、移动端多渠道业务同源、数据同源建设,提升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能力。
2.完善“爱山东”APP临沂分厅、“爱山东•容沂办”APP及微信、支付宝小程序等渠道功能,提升用户活跃度和应用活跃度。年底前,注册用户数突破450万、日活数超过9万,实现不少于1600个服务事项“掌上可办”,打造不低于 5 个具有本市特色的“拳头应用”。
3.加大电子证照归集和“电子两证”等电子证照推广应用力度,实现历史数据电子化全量转换和新增数据同步生成电子证照,推动省市两级排名前 30 位的高频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全面应用,有序推动社会领域亮证应用,确保电子证照归集和调用全省领先,全面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
4.加快电子签名、电子印章推广应用,积极探索“无感审批”“无人工干预审批”和“政务服务+区块链”等服务新模式,以老年人服务事项为突破口,率先实现刷脸实名认证、自动识别调用、免带免交实体证照,年底前推出“刷脸办事”“免证办事”“秒批秒办”事项不少于200项。
5.完善提升全市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监察系统,全面推行红黄牌制度,实现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流程全监控,倒逼服务效能提升。
6.推行远程踏勘评审。推广使用移动踏勘APP,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踏勘效率;利用腾讯视频会议等远程视频方式,积极推行“云评审”模式,形成制度化成果。
7.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水平。完善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档案管理、大数据分析、电子监管等功能,推广应用“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电子保函等系统,深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和市县一体化。加大政府采购网上商城推广应用,试点开展采购合同网上签订、网上结算资金,推动商城交易全程网上办理,提高政府采购便利度。
(二)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一件事”主题服务、全流程“不见面”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控制在65个工作日以内,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含外线接入)控制在12个工作日以内。
1.推广“多评合一”“联合验收”。对建设项目前期评估评审事项,推行联合评审、“多评合一”,压减评审时限,推动审批提速。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事项,实行“联合验收、限时办结”,提高验收事项一次性通过率。
2.推出工程建设“一件事”主题服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出“我要立项”“我要审图”“我要开工”“我要验收”等主题式服务,合并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整合服务指南和申请材料,打造工程建设项目“一件事”办理新流程。
3.深化“拿地即开工”“区域评估”。大力推广“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做到符合条件的项目“应纳尽纳”。加快推进“区域性评估评价”,组织基本完成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对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等11个事项的区域评估,完成60%以上各类省级开发区、新区和有条件区域的区域评估。
4.推进全流程“无纸化”审批。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立建设项目档案库,强化部门协同、信息共享,实现项目进度即时查询,历史资料随时调取,进一步精简材料手续。推行“无纸化”“不见面”审批,实行全程电子化申报核准,自动生成电子证书,自助打印纸质证书,实现“不用跑为常态”。
5.提升水电气暖信全链条一体化报装水平。分别完善规划设计方案联审、施工图设计文件联审、联合踏勘、竣工联合验收四个环节的一张表单,完善工改系统水电气暖信业务推送功能,实现由专营单位主动对接报装服务,变“多次跑”为“零跑腿”、“多头申报”为“无需申报”。
6.畅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强部门协同,对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广泛推行“主动服务、容缺受理、有诺免责、失信追责”审批绿色通道模式,进一步优化流程,提升服务。
7.协调推进“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
(三)深化商事登记及“一业一证”改革。全面推行企业开办“网上办”“掌上办”“智能办”“就近办”,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持续深化“一业一证”改革,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
1.再造企业开办流程。全面落实企业开办全流程一张表单、一窗受理、全程网办、0.5个工作日办结;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将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2个小时办结。
2.推行企业开办“网上办”“掌上办”“智能办”。提升企业开办“一窗通”系统运用效果,完善“爱山东”APP、“爱山东•容沂办”APP、“临沂审批服务”微信公众号“企业开办”功能;全面推广企业开办“智能审批”模式,实现无纸化申请、自助打印营业执照,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达到95%以上。
3.全面实施“一业一证”改革。深入落实《山东省全面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实施方案》(鲁政办字〔2020〕185号),实现“一单覆盖”“一门办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并审批”“一体联动”,打造“一证准营,全省通用”新模式。选取建筑行业、检验检测行业、特种设备生产行业等30个新增行业,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将行业综合许可范围扩展至50个行业,力争全年全市行业综合许可证发放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四)深化“一链办理”改革。以企业群众办成“一件事”为导向,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丰富办事场景,新推出面向企业和群众各50项主题式“一链办理”服务事项。参照省流程优化标准,在“山东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中自建主题服务事项,组织推动事项上网运行。持续优化线上办理系统,加强线下窗口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确保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办件量较大的主题服务事项实现“一组流程、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个窗口、一次办好”。在“爱山东”临沂分厅、“爱山东•容沂办”APP开发一件事“一链办理”主题服务功能模块,推动实现高频一件事“掌上办”。
(五)深化“双全双百”改革。围绕企业开办到注销、个人出生到后事两个“全生命周期”,各推出不少于100项事项,实现集成办、极简办、全域办,打造“双全双百”工程。
1.编制公布清单。全面梳理两个“全生命周期”所需办理事项,编制临沂市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清单,纳入平台动态管理。
2.推进流程再造。对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逐一进行流程再造,印制全生命周期服务手册,力争实现各个事项办理环节、材料、时间、费用、跑动次数均达到全省领先、全国一流水平。
3.打造服务专区。线上,在山东政务服务网临沂站上线“全生命周期服务专区”,将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相关的零散信息和办事渠道在网上集成,强化数据共享应用,提供一站式服务。线下,推动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配齐配强帮办代办人员,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全程咨询、指引、帮办代办等优质高效服务。
(六)深化“全域跨域通办”改革。围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创业和便利企业跨地区生产经营,聚焦企业和群众普遍关切的异地办事事项,优化再造业务流程,打破地域阻隔和部门壁垒,推动高频事项“全域通办、跨域通办”。
1.推行“全市通办”。打破区域限制,强化业务协同,新推出100项“全市通办”事项,实现市县一体化运行。
2.推进“跨域通办”。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多种方式,分类推进“跨市通办”“跨省通办”,全年实现“跨域通办”事项不少于200项。
3.强化支撑保障。推广应用临沂市“跨域通办”证照制作辅助系统,配套建立视频会商、远程审批制度,构建“跨域通办”常态化机制。
4.扩大合作范围。加强与长三角地区、淮海经济区、黄河流域、鲁南经济圈等城市合作,为加快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和打造长三角产业转移“大后方”提供服务保障。
(七)深化惠企政策兑现“一次办好”改革。制定出台“政企直通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涉企服务机制。线上,全面提升“政企直通车”“政策集成、线上兑付、涉企服务、诉求直达、绩效评价”五大功能,升级完善“企业库”“政策库”“事项库”,将“政企直通车”打造成为全市统一的综合性一站式涉企政策服务平台,实现各类惠企政策“一网汇集”“精准推送”“智能兑现”“免申即享”,提高政府服务企业的效率。线下,依托市县政务服务大厅,规范设置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惠企政策咨询、申报、兑现等业务“一窗受理、一站办理、一次办好”。
三、健全三项机制
(一)改革比武机制。以七大改革任务等为重点,建立健全改革比武机制,设置“任务库”、搭建“比武台”,每月亮进度、比成效,季度抓督导、树典型,年底看“战果”、评成绩,营造比学赶超、竞相改革的浓厚氛围。强化改革创新考核,将改革攻坚比武竞赛情况作为全市深化改革攻坚、优化政务服务考核的重要依据,纳入对市直政务服务有关部门、各县区以及市局内部科室考核,形成以改革论英雄、以改革促发展的鲜明导向。
(二)告知承诺机制。按照“政府定标准、群众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严惩戒”的思路,不断扩大告知承诺范围,新推出不少于100项告知承诺制事项。推广“334”告知承诺制审批模式,做到适用范围、内容责任、标准规范“三个明确”,细化容缺办理、踏勘豁免、备案管理三种方式,健全风险防控、审管联动、失信惩戒、容错免责四项机制,对申请人信用良好、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较低的事项,书面承诺后当场作出审批决定,有效降低审批门槛。
(三)审管联动机制。坚持降低门槛与加强监管相结合,进一步明确责任界定、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实现审批监管无缝衔接。推广应用审管联动信息共享平台,增加“双告知”信息推送共享功能,建立平台管理使用及信息推送、接收落实制度,实现审管信息双向推送、即时共享。定期组织召开审管联席会议,推动审管联动规范化、常态化运行。
四、夯实三个支撑
(一)服务体系支撑。大力开展基层便民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县级政务服务大厅进一步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和“一窗受理”,深入开展“一县区一品牌”改革创新,全面完成自助服务区升级改造;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一窗受理”模式,完成自助服务区设置或自助设备配备;村级便民服务站全面达到“六有一能”标准;每个县区分别打造不少于5个乡镇高标准便民服务示范点和20个村(社区)规范化服务场所。通过直接下放、委托收件等方式,推动基层有需求、能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选取部分县区开发视频联动服务系统,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推广“政银企”合作模式,年内新打造不少于200个“政银企”合作网点。深化中介机构改革,搭建网上“中介超市”,完善中介超市运行规则和中介机构考核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公开透明的中介服务市场。完善“厅内帮办服务+厅外流动服务”工作模式,选取部分县区试点推行“无柜台服务”,积极开展“政务服务进园区”活动,不断提升沂蒙红色帮办代办水平。
(二)基础标准支撑。服务流程标准化。细化完善办事指南,推广应用“零基础”标准化模板,建立事项“百问百答”知识库,开发上线智能问答系统,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明确清晰的办事指引。实施咨询、预约、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结果送达等政务服务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为企业群众提供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规范服务。审查工作标准化。对审批事项全面编制审查工作细则,逐一细化明确审查环节、审查内容、审查标准、审查要点、注意事项等,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人员管理标准化。完善窗口人员服务行为标准规范,加强窗口人员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落实各项服务制度,统一服务礼仪,推动窗口人员统一着装、规范用语、热情服务。监督评价标准化。畅通监督投诉渠道,严格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确保有诉必应、接诉即办,问题及时整改、服务持续提升。
(三)人才队伍支撑。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打造一支会审批、能改革、擅创新的行政审批服务队伍,推动各项改革落地生根。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创新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积极争创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典型。聚焦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精细度等方面,通过专家授课、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等多种方式,强化专业培训,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将“严谨、担当、热情、高效”的工作作风贯穿始终,牢固树立“店小二”服务理念,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抓好问题排查、作风整顿。深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开展“廉政自省日”,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签订责任书、讲党课等形式,加强廉政教育,筑牢廉政底线,努力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